石家庄:传承非遗“抬花杠

新华社2017-06-15 09:24:32

石家庄:传承非遗“抬花杠

  6月14日,在石家庄元氏县东正村,“抬花杠”传承人耿志国在排练“抬花杠”。

  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抬花杠”是石家庄元氏县东正村的传统表演项目,起源于隋唐年间,原来是在春节、庙会时祭祀三皇姑仪仗队领队的舞种,后来除了祭祀仪式外,也成为当地村民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团体舞蹈。 “抬花杠”杠长约四米,中间的箱子重四五十斤,雕龙画凤,抬着花杠的两位舞者不能用手扶杠,仅用肩、颈、头、腰等部位控制,做出各种动作,需要十分默契,同时最少四抬、多则几十抬花杠同场表演,要求团队配合,表演难度较大。

  新华社发(蒲东峰 摄)

石家庄:传承非遗“抬花杠

  6月14日,在石家庄元氏县东正村,村民郭夕贤在排练“抬花杠”。

  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抬花杠”是石家庄元氏县东正村的传统表演项目,起源于隋唐年间,原来是在春节、庙会时祭祀三皇姑仪仗队领队的舞种,后来除了祭祀仪式外,也成为当地村民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团体舞蹈。 “抬花杠”杠长约四米,中间的箱子重四五十斤,雕龙画凤,抬着花杠的两位舞者不能用手扶杠,仅用肩、颈、头、腰等部位控制,做出各种动作,需要十分默契,同时最少四抬、多则几十抬花杠同场表演,要求团队配合,表演难度较大。

  新华社发(蒲东峰 摄)

石家庄:传承非遗“抬花杠

  6月14日,在石家庄元氏县东正村,锣鼓队给“抬花杠”表演伴奏。

  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抬花杠”是石家庄元氏县东正村的传统表演项目,起源于隋唐年间,原来是在春节、庙会时祭祀三皇姑仪仗队领队的舞种,后来除了祭祀仪式外,也成为当地村民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团体舞蹈。 “抬花杠”杠长约四米,中间的箱子重四五十斤,雕龙画凤,抬着花杠的两位舞者不能用手扶杠,仅用肩、颈、头、腰等部位控制,做出各种动作,需要十分默契,同时最少四抬、多则几十抬花杠同场表演,要求团队配合,表演难度较大。

  新华社发(蒲东峰 摄)

石家庄:传承非遗“抬花杠

  6月14日,在石家庄元氏县东正村,村民在排练“抬花杠”间隙休息。

  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抬花杠”是石家庄元氏县东正村的传统表演项目,起源于隋唐年间,原来是在春节、庙会时祭祀三皇姑仪仗队领队的舞种,后来除了祭祀仪式外,也成为当地村民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团体舞蹈。 “抬花杠”杠长约四米,中间的箱子重四五十斤,雕龙画凤,抬着花杠的两位舞者不能用手扶杠,仅用肩、颈、头、腰等部位控制,做出各种动作,需要十分默契,同时最少四抬、多则几十抬花杠同场表演,要求团队配合,表演难度较大。

  新华社发(蒲东峰 摄)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