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市场看似的“两强”格局再度迎来新一轮波澜,传统金融机构对于这块蛋糕的瓜分欲望也是愈发强烈。近日,随着中国银联标准二维码的发布,国内移动支付之争再次进入深度布局的新阶段。而面对支付宝和微信“两强”已经培养出的用户支付习惯和行业壁垒,摆在传统金融机构面前的任务依然艰巨。
联手40家银行高调布局
二维码支付卷土重来
5月27日,银联联合超过了40家商业银行及京东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云闪付二维码支付。同时,从6月2日至6月8日,在全国40个知名商圈约十万家商户,消费者使用银联云闪付挥卡、手机以及扫码支付,均可享受62折优惠回馈。这可谓是自2015年12月银联云闪付移动支付品牌推出以来,银行卡产业的一次大“联盟”。此次除40家银行系金融机构接入标准二维码外,京东金融作为银联战略合作伙伴首批加入了银联二维码支付体系,与银行业一起全面支持银联二维码联网通用。
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认为,随着加入银联二维码标准的机构越来越多,竞争可能更激烈。有别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采用的仍是直连银行的“三方模式”,银联参与下的二维码支付涉及卡组织、发卡机构、商户和收单机构,为“四方模式”。银联方面此前也介绍指出,基于卡组织的四方模式,与实体银行卡支付的差异仅仅在于支付信息交互方式的变化,其后台账户仍基于实体银行卡账户。“四方模式”中不存在资金沉淀虚拟账户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作为银行一方也可获取透明、完整的支付信息,有利于风险识别管控和客户关系管理。
信用卡服务平台我爱卡首席研究员董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联推出二维码支付,意在构建一个全支付场景,补齐自身短板。他说,在推出二维码支付之前,银联的支付产品包括卡片云闪付、苹果支付和一些可穿戴设备的支付等,但这些支付产品距离最终的消费者感觉总是差了一步。“究其原因,一方面,卡片的云闪付需要必须携带一张银行卡,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携带钱包和银行卡,而只带一个手机出门;另一方面,基于手机设备的云闪付对于手机硬件本身又提出了要求,手机只有具备NFC功能才能支持云闪付,而现在除了苹果手机外,很多手机并不具备NFC功能。”董峥说。
董峥表示,因为二维码支付对手机本身并无太多要求,只要手机可联网即可,因此,依靠这一支付方式就可网罗大量银联此前未能深入触及的消费群体。业内人士也表示,以前大家对二维码支付安全问题有担忧,但现在看来,在小额高频支付的场景下,可能这一问题也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在小额的支付场景下,大部分的交易金额在几十元到几百元,这时候消费者对支付便利性和快捷度的要求往往要高于对支付安全性的要求。”董峥说。
错失发展先机
抱团能否“逆袭”
业内人士透露,最早的二维码支付技术诞生于银联自己的实验室,但支付宝和微信等支付机构率先使用了这一技术,并抢占了市场。这样的故事似曾相识:柯达于1976年研发出全球第一台数码相机,但由于没有立刻转型,最终错失了“数码时代”的发展先机。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联推二维码支付势在必行,也可视为在市场逼迫下不得不走的一步棋。而面对已经被微信和支付宝占领的移动支付市场,此次银联联合银行的抱团出击能否成功“逆袭”?“目前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一位业内人士称。
记者从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处获悉,在此次银联“62节”中,大量羊毛党利用多张卡“刷单”抢占了有限的优惠名额,但银联对这样的行为之前并未做好防控,导致一些普通客户很难参与其中,甚至投诉至银行。另外,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一些参与活动的门店收银人员并未主动提示消费者使用优惠。
董峥认为,目前,银联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用户黏性和支付场景化的问题。“很多客户本身对各种新兴的支付方式还是很感兴趣的,而银联需要做的是通过一些营销手段,将客户的兴趣转换为实际的支付行动,并把客户粘黏在这种支付方式上。比如,支付优惠、减免的方式就能够增加客户的黏性。”他说。
董峥同时指出,在现实中,很多用户遇到过在使用云闪付过程中收银员不会操作的问题,这就需要银联本身加强对收银员的培训,并可尝试使用一些奖励方式激励收银员进行学习。
移动支付新一轮角逐
已向更深层次渗入
据艾瑞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超12万亿元,到2018年有望超过18万亿元。井喷式增长的市场容量,吸引了众多银行系及非银行系机构的介入。
随着越来越多的力量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市场之争日渐火爆,从砸钱对掐的“壕战”到以红包大战为代表的“贴身肉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日渐胶着,尤其是在二维码支付的大潮下,新一轮的角逐已经向更深层次渗入。群雄角逐中,各大支付机构在跑马圈地的运动战中逐渐建立起自身移动支付体系,且各自拥有一套标准。易观智库最新的数据显示,总体上看,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二者目前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3.21%,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由于两家企业在移动终端高频场景的不断大手笔投入,用户端交易规模持续爆发。基于支付宝和微信现有的绝对主导地位,银联以及各家银行后续的推广力度、持续度以及用户习惯的改变与培养等都是有待考量的因素。
事实上,此前,银联和各银行已在去年开始分别推广二维码支付。银联在去年底发布过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用户可以在“银联钱包”App使用付款码功能进行线下支付。工商银行也在去年7月正式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成为国内首家具有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去年11月,交通银行推出“立码付”功能,与中国银联联合开发面向商户和个人的二维码支付产品;今年4月,招商银行App正式发布二维码支付功能,成为首批全面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的银行。
“已经有多家银行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但是去年开始各家二维码支付产品推广的步调并不一致,缺乏一种合力。目前来看市场占有率都不高,推广的收效甚微。再比如从用户角度来看,使用过程中支付体验也并不十分便捷。”一家支付机构人士透露,“回头看,早在2014年3月央行暂停线下二维码支付服务后,当年9月支付宝、微信支付就再次布局二维码支付,短短两年多时间,两巨头所精心培育的市场已然形成。现在银联和银行再想来抢回市场,还是很艰巨的。不过,银联二维码的竞争力不容小觑,线下扫码支付市场的确有可能迎来新的变局。”(韦夏怡 张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