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热度不断升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吉林亿联银行和武汉众邦银行先后揭牌开张,6月7日,市场又传出北京中关村银行即将开业的消息。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北京银监局已于6月6日批复同意北京中关村银行开业,标志着北京市首家民营银行正式落地,成为全国第13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
定位“服务科创”
据了解,北京中关村银行注册资本40亿元,具有深厚的科技创新背景,发起股东共11家,多为注册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企业,因此在构思阶段即提出了“服务科创”的差异化功能定位,并提出“扎根中关村,以服务三创为根本宗旨,以科技金融为最大特色,努力建设成为各类创新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的目标。
中关村聚集了大量的小微科创企业,民营银行设立的一大目的就是补充传统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不足。曾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中关村银行将成为该地区科技金融改革的一个突破。
有相关人士进一步表示,北京中关村银行的设立对金融服务北京市“双轮驱动”战略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银行成立后将立足中关村园区,致力于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支持并促进中关村乃至全国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筹建一波三折
然而,备受期待的中关村民营银行筹建之路却是一波三折。早在2013年8月,中关村银行便开始筹备申请,却因首批发起方之间未达成共识且方案不成熟,导致中关村银行无缘2015年银监会首次开闸放行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
沉寂两年后,中关村银行再次被提上日程。去年6月2日,北京银监局纪委书记肖鹰在例行发布会上披露,正在有序推进中关村银行的设立工作,初步确定十余家民间资本企业为意向发起人。11月17日,用友网络发布公告称,拟与碧水源、光线传媒、东方园林等10家公司共同投资发起设立北京中关村银行。至此,中关村银行的股东名单正式亮相。
随后的推进工作都较为顺利,去年12月21日,用友网络等11家A股上市公司齐发公告称,筹建的北京中关村银行股份公司已获得银监会和北京银监局的批复,应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按照这个时间表来推算,中关村银行也确实临近开张。
在此期间,民营银行热不断升温。从试点到常态化设立,越来越多的民资企业“跑步入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至少50家上市公司已经发布公告,拟进军民营银行。
中关村银行的筹建也愈发提速。今年5月10日,北京中关村银行召开了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但并未有更多细节流出。
对于市场较为关心的中关村银行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是否成型,北京商报记者6月7日向相关部门进行了解,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新手”尚需摸索期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初出茅庐且很多股东是“门外汉”的民营银行还将走过一段摸索期。中商产业研究院民营银行辅导咨询专家袁健认为,今年民营银行的申筹审批仍将是“风口”,民营银行需要在差异化、特色化上下足功夫。
从目前已开始营业的民营银行来看,尤其是首批5家试点银行,都已渐入“角色”。例如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植入各自股东的互联网基因,探索“无网点”的轻型发展;上海华瑞银行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以差异化“智慧银行”为目标,成为民营银行中惟一的投贷联动试点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立足本地,聚焦于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中关村这样的创新创业型区域来讲,不是简单地需要一家银行,而是需要新的融资机制,特别是能够支持创新创业的融资机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进一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中关村银行有着不小的优势,北京是全国高科技的中心城市,高科技产业又集中于中关村,民营银行在这个区域经营,做高精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有“天时地利”的优势。
“接下来,中关村银行要把‘人和’这块做好,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郭田勇说道,“人和”可能也会是中关村银行面临的一个挑战,因为该行此前的一批股东之间曾出现过分歧,因此当前更应该加强股东之间的团结,形成一套完整的现代银行治理结构,才能把业务做好。
从民营银行整体运营情况来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进一步指出,民营银行的地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但多家试点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支持能力有待加强;从业务模式看,“互联网+”是多家民营银行构建商业模式的重要理念和手段,但受到监管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约束,与大中型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构建生态圈并无明显差异;从客户定位看,多家民营银行积极将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但服务的具体行业和群体还有待进一步细分。(记者 闫瑾 程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