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届龙舟公开赛暨新津第24届龙舟赛现场(摄影 唐建飞)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报道(刘江):新津,位于成都南部,自北周定名,新津的历史已经延续了1450年。龙舟赛,始于战国时屈原含恨投江自杀,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国际在线四川频道端午节前探访“龙舟之乡”,才发现这座川内小城似乎天生就是为划龙舟预备,南河、西河、羊马河、金马河、杨柳河,岷江的五条支流缓缓流过,在县城东南汇合后,浩浩荡荡直泻眉嘉平原。又是一年端午节前夕,2017年新津龙舟赛的筹备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
成都首届龙舟公开赛暨新津第24届龙舟赛现场(摄影 蔡晓)
老船匠蒋志全 三代人的手工“船”说
新津县杨牌村村民蒋志全今年62岁,他家祖传的造船手艺,造龙舟已有47年,是成都平原方圆几百里的“好把式”。“你知道么?那些玻璃钢做的龙舟,是不怕日晒雨淋,但是都跑不过我的木龙舟。最重要的是,手工造的龙舟与划手是有感情的呢。”虽然声音早就因为训练龙舟变得嘶哑,但蒋志全一说起龙舟,整个人都是神采飞扬,他掩饰不住对自己造船技艺的骄傲,也有几分失落,现代比赛都用玻璃钢制龙舟了,而他的一把好手艺还在发愁寻找接班人。
从成新蒲快速路一侧拐进去,走过乡间小路,蒋志全的造船“工厂”就藏在里面。在蒋志全看来,造船并不复杂。他用锯子和刨子将杉木削成平滑的板子,先做船身,再造船底,将它们组装起来以后,再小心地用红、黄等颜色的漆给龙舟“上甲”。在龙舟比赛之前,再装上事先雕画好的龙头和龙尾。
老船匠有着木制龙船的好手艺,然而近些年他也充满了忧虑。造船的大院里,院墙边摆放着20来把小桨,这是蒋志全专门为几天后来访的学生娃娃们准备的。“有个组织亲子活动的机构找到我,想让娃娃们体验下划龙舟,我答应了。”蒋志全说,“这些娃娃,能亲自上龙船体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再不抓紧,以后的娃娃是不是只能在书本上看见木制龙船了?”蒋志全讲道,他希望有年轻人来学习造龙舟,自己一定把平生所学全部教出来。
成都首届龙舟公开赛暨新津第24届龙舟赛现场(摄影 唐建飞)
新津 龙舟之乡的水上狂欢
新津河流纵横,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县境内有几十个摆渡的渡口。在水上运输的年代,河流多,木船自然就多。每年端午节,新津人总是热衷于举办龙舟会。新津划龙舟的习俗相传始于唐代。清道光七年(1827年)版的《新津县志》载:“五月五日包角黍,悬蒲剑艾虎于门,饮雄黄酒,城南竞渡。”由此可见,新津老早就有端阳划龙舟的习俗了。
民国时期,积极参与龙舟会的龙舟往往常年保持在四五十只左右。那时候不兴政府出面办龙舟会,往往由各个哥老会的公口和码头的袍哥大爷出面组织,发出倡议,联络驻地部队和地方士绅进行会商,得到县长的首肯便可举办。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53年,新津县首次举办龙舟会,名叫“新津县端午节水上运动大会”,不仅有赛船夺标,而且还有民兵横渡、抢鸭子等项目。直到今天,新津每年都会举办至少一次龙舟赛,传承这项民间活动,传承孕育其中的文化民俗。
据悉,新津端午龙舟会2008年被列入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变迁的龙舟盛会、穿越时光的龙舟号子,依然在新津大地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