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校园贷”超信用卡成第一大消费贷

来源:北京商报2017-05-08 09:16:47

  日前,由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银行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美国狭义消费信贷(不含住房按揭)规模为3.76万亿美元,其中学生贷款已超过信用卡成为第一大消费信贷品类。

  反观国内,由于合法合规的“校园贷”产品缺位,校园消费金融不仅尚未有效支撑学生完成学业,实现自我成长,反而因为个别地方高利贷的横行引发种种乱象。业内人士称,在美国,由联邦政府、私人贷款机构、网贷平台共同搭建的多元化学生消费信贷体系,是支撑和推动学生贷款持续扩张并稳健服务的重要机制,这一做法值得国内效仿。

  美国:近七成大学生靠助学贷毕业

  《报告》中指出,美国的消费信贷可以细分为学生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等。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信用卡贷款呈现下降趋势,其占消费信贷的比重已从2008年的37.6%大幅下降到2016年的26.5%。

  与之相反的是,学生信贷、汽车信贷出现爆发性增长。尤其是学生信贷,其规模从2003年253亿美元升至2015年1232亿美元,增长386.96%。截至2016年,美国的学生信贷占比已经上升至37.3%,成为美国消费信贷中体量最大的品类。

  这份报告还显示,在联邦支持的学生贷款之外,约19%的学生贷款来自银行等商业机构。这部分贷款是美国国家助学体系的补充,支持学生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等必要开支,这部分贷款利率相对较高。另据资料显示,2015年68%的美国大学生在贷款支持下完成学业。此外,在美国,一些学校、社区的信用联盟除了给学生发放信用卡之外,也可以直接支持学生购买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消费贷款。

  中国:把正门打开完善学生信贷体系

  从美国的经验看来,校园金融的意义在于,让有成长诉求的年轻人不会因家境窘迫而丧失获得有偿技能提升的机会,这是构筑机会平等型社会的题中之义。此外,恰当使用金融工具同时也是人生必修课,只有让学生适度接触到优质的金融服务,才能更好地学习驾驭这项工具。

  据《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学生数量已超过3700万,同年国开行为250万贫困生发放了160亿元的助学贷款(人均仅6700元),覆盖人群占比仅为6.7%。国内目前的情况是,政府提供的助学贷款捉襟见肘;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长期缺位。虽然也有乐信这样的市场化机构为学生提供公益助学贷,但整体而言,各类网贷平台见缝插针、占领市场,但却因为缺乏严格监管,出现了诸多行业乱象。

  过去几年间,中国的“校园贷”从无到有,目前能够查实的已有近百家,再加上其他以现金贷甚至高利贷形式进入校园领域的网贷平台,数量更是难以计算。

  市场鱼龙混杂,竞争加剧,加之监管不严,导致部分平台为拓展业务铤而走险,诸如降低申请门槛、审核不严、利率过高、暴力催收等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些平台漏洞百出,被“黑产”利用,沦为诈骗分子牟利的工具。目前监管层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的根源。“社会批评我们银行对大学生的信贷业务服务不到位,他们找不到地方贷款就找网络或者社会上的高利贷。”近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谈到校园网贷问题时指出。他表示,银监会正研究如何让银行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服务,“把正门打开”。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