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预计2020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超12万亿

来源:网易2017-04-26 14:13:11

  网易财经4月26日讯 :4月25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消费金融: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末,居民消费信贷总量估计在6万亿元左右,约占消费支出的19%。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会上表示,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在2016年首次超过了投资,现在对GDP的贡献约为66.4%,消费增长和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金融要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与真实的经济活动相关联。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对《报告》进行了解读,指出未来消费金融的趋势是金控化、平台化;服务人群年轻化、普惠化;消费场景小额化、分散化;科技驱动和监管与创新的平衡。

  他提出,我国消费性贷款规模小,发展空间大,高储蓄率和人口结构的改变释放了消费需求,消费金融产业链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互联网消费金融可能向“大而全”+“小而美”的方向转变。

  消费金融要回归普惠的本质 风控与定价能力是核心

  对于消费金融而言,数据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风控和获客效率,在过去的20年间,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倾向于企业金融、为大企业投放贷款,而3年前,消费金融逐渐火了起来。这背后不仅有政策红利的支持,更是因为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让金融服务变得越来越互联网化。

  《报告》认为,在消费金融领域,技术驱动将贯穿从资产获取到资金对接,乃至用户体验的全过程。同时,数据驱动下的风险定价是消费金融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

  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指出,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公司,解决普惠关键就在于解决可负担成本问题。在现实的商业模式中,成本结构的不同会让商业模式产生很多的变化,固定成本高而变动成本低的商业模式,是相对没有边际的,可以快速复制,这就表明,如果固定成本可控,变动成本低,一定是适合普惠金融的商业模式。

  “通过数据去驱动风险定价能力,如果只是一味地提高定价、盲目做大用户规模,这不是能力,真正的能力体现在把定价控制在合理的水平,甚至想办法降低定价,用高效率的风控逐步拓展用户。”区力说。

  从整个行业和国内市场来看,普惠金融不光局限于互联网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也是金融科技的深度参与者。实践也证明,新技术的运用最终能够帮助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推动金融服务的普惠,尤其是让消费金融变得规模化,成本更低。

  “2016年,Fintech成为了一个热词,但Fintech绝不是一个概念,它不一定仅仅代表互联网金融机构,而是,要让Fintech和传统金融机构建立密切的关系,通过数据和技术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实现“+互联网”,把互联网当做技术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因此,本质上Fintech是帮助做好金融业务的手段,风控和定价能力依然是核心。”区力说。

  消费金融高速发展 但风险仍存

  在会议上,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提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几大特点,即服务主体较传统的消费金融更为多元化和复杂化,服务对象趋于年轻化,小额和短期贷款占比高,服务价格以发放低利率贷款为主等。

  对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陆书春指出,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门槛低、机构多、增长迅猛等问题逐渐显现,同时也暴露出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过度借贷、重复授信、过高吸费,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有可能对未来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造成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对此,陆书春提出了对消费金融监管方面的一些建议,首先应当完善监管,加强自律,针对过度借贷、非法催收以及过高吸费、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要加快出台相关制度和规则;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信息孤岛造成的不对称问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还要建议行业专注技术驱动,加强对大数据、人脸识别、智能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

  “确实有一些过度的不规范的发展,需要进行一些监管上的规范,因此我们看到很多没有牌照的机构做一些持牌者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掠夺式的做法,或者对个人信息的不保护现象等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我们应当会在消费金融领域出台更多的监管措施。”曾刚指出。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