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校园消费金融

来源:央广网2017-03-15 09:04:16

  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在校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约800亿元。巨大的消费规模下,由于行业门槛低、无序扩张,出现了不少贷款陷阱、过度透支消费的恶性事件。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此呼吁:发展健康消费金融,进一步严控风险、加强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资料显示,2016年全国大学生总消费达到4500亿元左右。除了学费支出,消费需求涵盖培训教育、健身美容、游戏娱乐、社交往来等方面。校园诞生了消费金融大市场,商业银行覆盖却严重不足。

  近年来,大量互联网公司和民间借贷涌入“校园贷”。低门槛使得行业中出现“贷前虚假宣传、高息放贷、金融诈骗、暴力催收”等乱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志毅表示,适度消费金融对消费、信用建立有推进作用,过程中要防止“两种极端”消费。

  邓智毅认为:“一是过去不肯消费,就是‘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死前不同结局的故事,不消费是有影响的;还有‘过度消费’,也不行。借助信贷,能解决你时间和空间不匹配的问题,整体要量入为出。解决这两个极端问题,可持续性地发展消费金融,才是健康的。”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蔡建国指出:学生群体客观存在周转性消费的需求,这需要学校重视加强校园不良借贷的风险防范和教育。

  蔡建国说:“我保守估计(上海)学生每人(每月)2000元生活费差不多的。校园贷款的问题,这是消费金融的一种形式。有些学生家庭困难,学费生活费需要贷款,这种情况客观存在。但还有一种情况,学生要借钱去创业、或者买很贵的东西,这种情况我们是不赞成的。校园贷既然存在,说明有需求。如何引导,不走极端?这我们要维护的。”

  2016年以来,教育部连同银监会等部门接连下发校园贷管理通知,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细则。大批未取得信贷牌照、涉足校园贷业务机构退出。

  全国政协委员翟美清认为,校园贷款需求仍在,监管一棒打死有违初衷。她建议有关部门:“明确准入标准、严控准入机构;加强正规机构的校企合作,建立学生信用安全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表示:“一个时期以来,校园金融出现乱象。一是正规银行机构推动消费金融,又降低门槛;二是新的互联网金融,把校园学生作为营销对象;还有一些没有资质和牌照的民间借贷机构,渗透到校园,更乱了。但无论如何,要加强监管,加强教育,净化校园金融环境,往正规轨道发展。”

  今年是互联网金融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四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金融的表述分别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其健康发展、规范发展和今年“规范其风险”。业内指出,口径转变,透露出政府下一步监管方向,预计今年“校园贷”市场将迎来大洗牌。(记者 王思远)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