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金融时代。在国美消费金融首席风控官曹强看来,新金融时代具备两个特点:一是进入强监管时代,未来行业监管将呈现越来越严的形势;二是客户理念升级到新的层次,大量的潜在需求需要被满足。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崛起的背后,除了得益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丰富外,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在医疗、旅游、娱乐等领域的服务需求增加,依托互联网与物联网,新零售模式带动了新兴消费市场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据摩根大通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消费还将持续增长,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今后3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将从4万亿美元增长至6万亿美元。
毋庸置疑,能够渗透至线上、线下诸多场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根据《2017中国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消费金融的发展需建立大范围、多层次、普惠大众的有效市场,需结合消费人群、消费行为和消费场景开发创新金融产品,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均需要互联网消费金融注入全新的血液。
“对于厂商来说,消费金融是一个连接点。”乐赚金服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凌更生表示,实际上消费金融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更多的是基于产业的商家、商品跟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延伸。通过完善产业链金融和消费金融,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渗透率约在20%至30%左右。“消费金融是一片蓝海,但似乎竞争更加激烈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黄震认为,当前,竞争的重点在风控领域。
伴随着消费金融场景的丰富以及市场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消费金融产品也更加多样化、智能化,其面临的一些潜在风险问题正逐步暴露,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问题依然不可小觑。无论是任何消费金融市场主体,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提供金融服务,风控这一核心贯穿始终,是机构赖以生存和竞争的前提。
宜人贷副总裁宋巍表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核心是对消费者的把控,也就是对人的把控,风控的核心是消费者。她强调,平台需要采用多种风控方法,用更加灵活、智能的决策引擎,将不同的方法与模型,不同的动态、静态数据结合,实现智能切换,为自身运营审批结果带来优化的效果。同时,不应该忽视“人工”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众多科技公司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将其应用到反欺诈、信用风控、催收等场景。曹强认为,风控的根本意义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数据的使用涉及到客户的诸多信息,有强相关的变量,也有弱相关的变量。如何正确合法合规地使用数据,亟待进一步明确。他建议,一方面可以从监管法律层面加以推进,建立规范性的体制;另一方面从行业自律层面推动,从业机构须通过合法手段收集、管理客户信息,严格企业自律。
数据驱动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高级金融部门专家黄琳表示,在征信领域,对数据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需要对数据质量与合规风险加以重视。
从互联网技术到智能技术,从大数据风控到智能风控,利用数据采集加强自身风控服务已成为金融机构的一大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开放的大数据进行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的必由之路。不过,在不少专家看来,大数据风控尚未完全成熟,仍在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随着政策的收紧,未来对个人数据以及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将会更加严格。这两点也是影响平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要素。
可以看到,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积极向下延伸服务触角,扩大金融服务覆盖人群。不过,宋巍也直言,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中国面临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流量成本较高,二是由于官方和社会征信系统的不完善,数据孤岛尚未打通。
“数据是决策的基础,没有数据风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苏宁消费金融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秦晴表示。
众所周知,传统的风控中,对用户信用的审核主要依靠央行的征信记录以及风控人员的尽职调查,而大数据风控则充分利用海量的信用信息、行为信息、社交信息等数据,提炼用户特征,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探索出一条风险控制的新途径。秦晴也强调,大数据风控与传统风控以及大数据征信与传统征信须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辅助与补充,有助于更好的开展业务。
合规是金融服务的“生命线”。谈及如何进行信息保护,凌更生认为,除在法规层面与行业自律层面全面推进用户信息保护外,还要回到用户体验层面,加强对于信息泄露的重视程度。(记者 李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