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保险业的牌照发放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牌照的批复比去年少了很多,短期内很难再有批筹,拿不到保险牌照的资本转而盯上了保险中介牌照。
今年保监会明显收紧了保险牌照的发放。从获批的数量来看,截至目前,包括刚刚获批的三峡人寿在内,仅15家险企获批开业,其中近半数是在今年前两月批复的。在筹建批复方面,也只有北京人寿、海保人寿、国富人寿、国宝人寿、融盛财险5家保险机构的筹建申请得到核准。而在2016年,获批筹建的机构数量达到20家。
此外,被保监会明确拒绝保险牌照申请的公司也多起来了。从拒绝理由来看,涉及股东或拟任高管资质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经营定位不明确、缺乏创新元素等。去年保险牌照最火爆的时候曾出现了几百家排队申请的情况,今年此景不再,甚至有多家公司主动放弃了申请,不少社会资本纷纷退出。监管对牌照审批的审慎态度,让保险公司批筹几乎进入“停滞期”。
记者认为,传统保险牌照一照难求主要在于保监会强化市场监管。6月26日,保监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开业验收工作的通知》,涉及加强股东资质穿透性和入股资金真实性审查等内容。保监会同时还对公司治理结构加大检查力度。
由于监管新规提升了保险业准入门槛,保险监管政策转向使得传统寿险、产险牌照获取难度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保险监管一再强调回归保障,在此背景下,银保渠道无法持续,中小险企自建渠道成本较高,保险中介将会越来越重要。完善保险中介市场是一个健全的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方面来看,监管方向也会推动保险中介机构加深保险市场的参与程度。保险中介牌照的获取成为资本切入保险业的一个新入口。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保险中介牌照获批数量稳步增长。今年已有30家保险中介公司成立,包括10家保险代理公司、17家保险经纪公司,以及3家保险公估公司。互联网巨头资本争抢保险牌照也成为保险牌照江湖微妙变化的一个亮点。10月,腾讯控股持股57.8%的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获批设立,百度金融也收购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11月,微保与泰康在线联合推出首款产品“微医保·医疗险”。互联网巨头的介入有利于保险中介的转型升级,这也印证了保险中介监管的思路,借助保险科技不断创新,提升专业化的保险水平。(证券时报记者 易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