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岩永定土楼:穿越500年而来的明清遗风(高清组图)
2016-12-14 14:53:46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李胜兰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尉逸超):福建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时代,成熟于明清、民国时期,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是我国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也凝聚着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龙岩永定是福建省拥有土楼最多的地区,至今依然保存着23000余座客家土楼,其中最著名的有“土楼王”——承启楼、“土楼王子”——振成楼、“土楼公主”——振福楼。2008年7月,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默认标题

  被称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曾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到此参观,这里也是动画《大鱼海棠》的取景地,如今已经成为永定旅游的一张名片。 摄影 国际在线记者 尉逸超

图片默认标题

  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因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又被称为客家土楼,其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和民国,是我国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 摄影 国际在线记者 尉逸超

图片默认标题

  福建客家人十分重视教育,土楼的建筑风格中也凸显出其对文化的重视。图为“经训楼”,这是明清两代当地读书人的学堂,其中多人曾考中进士。 摄影 国际在线记者 尉逸超

图片默认标题

  龙岩市永定区的客家土楼众多,当地将保护、使用与开发结合起来,至今有多座上百年历史的土楼依然有居民在此生活。 摄影 国际在线记者 尉逸超

图片默认标题

  图为“经训楼”内保存下来的“恩进士”漆器鎏金屏风,见证着当地自古以来兴盛的文风和尊师重教的传统。 摄影 国际在线记者 尉逸超

图片默认标题

  福建土楼有多种形制,记者到访的永定土楼区以圆形土楼为主、方形为辅,整个永定地区分布着自明代至民国多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客家土楼。图为振成楼内部。 摄影 国际在线记者 尉逸超

图片默认标题

  客家土楼形制多样,永定地区的土楼至今总体保存完好,并有一大部分仍在使用,近年来随着土楼申遗成功和知名度不断提高,这里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土楼民宿等旅游产品颇受游客青睐。 摄影 国际在线记者 尉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