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角色动态升级与险企从合作走向竞争

2018-01-22 09:19:41|来源:证券时报|编辑:许炀

  在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某保上,消费者买了一款定期寿险,这款产品系某保和保险公司一起合作推出,那么,该产品到底隶属某保还是保险公司?

  保险产品所属逐渐模糊的例子,并不鲜见。如今,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传统保险产业链中的一个生产产品、一个销售产品。二者之间动态发展成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保险中介机构不甘做“居间”者

  “当众多保险公司直接对接单一消费者时,消费者是痛苦的。”大童保险销售服务公司董事长、CEO蒋铭在多个场合提起最近遭遇的一个客户投诉时感慨道。

  客户在大童买了一个包含5家产寿险公司产品的“套餐”,之后陆续接到每家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其中某寿险公司的问题之一是“是否得到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客户不了解这个概念,回答了“不知道”,该回答导致他在这家公司投保未成功,而其他4家的保单成功签下来。这让大童此前给客户制定的这份保障计划面临尴尬。

  蒋铭认为,客户面对每家保险公司时的服务体验是被撕裂的,今天的保险中介需要做客户服务体验的弥合者、整合者。由此,他认为,保险中介的角色要有所变化,要从“居间型”中介升级为“专业型”中介,实现从传统保险中介到新型保险中介的转变。传统的居间型中介,处于客户和保险公司之间,挣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而新型的专业型中介要让交易更便捷、要做好咨询服务、要有人员培养体系建设、要有售后服务体系的搭建、要有核心数据系统的建设,这对资金、人才、战略以及耐性的门槛要求都比较高。

  创新型保险中介的这一概念,在1月20日举行的2018年保险中介高峰论坛暨于家堡论坛上,被更多人提及。具体的创新动作,在实际中大体可分为两类。

  其中之一是在扩展服务领域。保险中介机构包括销售环节的代理、经纪机构,还包括售后环节的公估机构。以销售环节为例,保险中介处于市场一线,更贴近消费需求,近年出现提出保险产品保障需求、条款,向保险公司寻求定价等行为。比如慧择网、中民保险网、大特保、小雨伞、唐僧保、新一站等一众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越来越多地开启了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定制化保险产品的步伐。

  另一类则是在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比如开发为保险营销员服务的网络平台、智能保险软件等,有观点认为,保险中介在科技运用上比保险公司的活跃度还更高。

  传统险企面临挑战

  对于保险中介而言的创新,在保险公司看来,感受可能并不同。

  举个例子来说,保险中介自己定制保险产品,参与到保险产品的研发过程,就是对保险公司的一种“逆袭”。比如互联网平台通过拥有大量流量、用户数据,截留了保险需求,通过模型训练替代保险公司的精算,自己开发产品、自己提供服务。此时,保险公司就只是一个风险资本的提供者,甚至仅是“出单者”,定价功能逐渐丧失,渐渐远离了消费者。“我们门口站满了敲门的人,这一点非常明显地发生了。”一位资深保险业人士分析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借用熊彼特的理论表示,市场的合作具有动态性特征,保险公司和中介之间也一定有动态性合作的特征。如此看,保险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也从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动态发展成为竞争与合作关系。

  多位保险公司以及中介人士认为,这种关系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源自市场容量和弹性远未达到上限。比如,多家寿险公司分别联合在线平台推出定期寿险后,销量均远超预期,这体现出当今的保险市场当中有很多细分领域、细分客群,不同的第三方在线平台向市场提供了这些细分内容,与之合作,保险公司也可以获益于“长尾效应”。

  “互联网在线平台(OTA)比我们拥有更多资源,不能小看新消费、新金融,一些OTA公司一年几百亿的规模,也让保险公司趋之若鹜,设计了新产品。”人保金服总经理谷伟日前在一个论坛上说道。

  总体上来说,在互联网时代,作为第三方平台的保险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既合作又竞争。而传统险企,特别是中小险企,进行商业模式的重建是大势所趋,这一工作既是战略,也是战术。(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