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发力消费金融:“巨头玩家”怎么玩?

2017-06-15 15:37:33|来源:一财网|编辑:许炀

  近阶段,多家传统商业银行高调进军消费金融市场,这也被业界称为“巨头玩家”正在入局。

  5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相继推出了“校园贷”产品;6月6日,兴业银行又推出一款全流程线上自助信用消费贷“兴闪贷”;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也相继做好了“信用卡”重返校园的准备。

  对商业银行而言,零售贷款中个人房贷增速受到抑制,正虚席以待轻资本、高效率贷款产品为抓手来加快零售业务转型;而与对公贷款息差收窄、利率增速下滑的大趋势不同,消费金融正呈现快速的利润增长。

  观察人士称,在这个非银行业机构已入场布局的市场领域、尤其是银行“后发”的线上消费信贷市场,商业银行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好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客户资源、资金成本的优势,抵补好过去产品体验、场景方面的短板。

  而对于非银行业机构而言,他们原本的发展空间来源于“差异化竞争”,即从市场间隙入手服务传统银行不愿意去服务的人群。但如果传统银行集体强势回归这一“间隙”领域,他们或也面临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后的再转型。

  银行探索“扬长补短”

  “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出现了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和利率定价方面的问题,在这些方面传统商业银行有较强基础,风控、合规及定价是银行的强项。”兴业银行零售资产负债部总经理严学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

  他进而预测,商业银行对线上消费信贷的介入,将从整体上改变消费信贷市场供应结构,改观在合规经营等方面的滞后局面。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首席研究员、副总经理周昆平近日撰文指出,场景、风控和客户体验是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三个关键点。场景方面,目前,各个垂直消费品类如数码、旅游、教育、家装、医疗等赛道还未饱和;客户体验方面,要深刻理解目标客群偏好,设计满足用户不同场景需求的金融产品,通过快速迭代不断提升产品体验,从而增加用户的使用黏性。

  从传统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观察,其优势主要在于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客户资源、以及资金成本的优势。从已有产品来看,这些优势也已被综合运用。

  先来看校园贷市场。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最近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为例,其中,前者的贷款金额最高可达8000元,时间最长可达12个月;后者的授信额度为1000元~50000元,按照现行快贷产品利率5.6%执行,日利息万分之一点五,同时可全额提现。与市场上动辄利率高达百分之六七十的校园贷产品相比,银行的合规性及低廉资金成本是其重要优势之一。

  从兴业银行最新推出的“兴闪贷”来看,银行在重视客户体验方面,已经跳出了原本“线上申请、线下审批”的路径依赖,采用全流程线上自助模式,即申请、审批、签约、放款、还款等全部通过线上办理。

  因首期产品针对客群为“在兴业银行已有信用记录”的存量客户,这意味着客户不用再去银行网点面签或再行提供纸质申请材料,即可获得“最高额度30万、最长授信期3年、随贷随还、按实际使用天数和金额计息”的灵活产品。

  单从“随贷随还”而言,兴业银行并非首创。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包商银行等都推出过类似的产品,贷款额度普遍在1000到30万之间,按日息计算的产品,日利率大约在0.02%~0.06%之间,用户可随贷随还。

  这些产品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建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在线借贷产品“快贷”已经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00万户,贷款投放超过700亿元。

  除了风控和资金优势,存量客户资源也是银行欲“后发超车”的基础。“我们银行借记卡客户有4千万,但贷款客户还不到100万。”兴业银行零售资产负债部副总经理张浩在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给出了一组对比数据。他表示,该行的营销手段也有创新,对纳入“白名单”的存量客户进行主动授信。

  在打存量客户牌之后,从后续产品延展性设计而言,张浩表示,他们考虑将“有流水”客户也纳入辐射范围,比如与兴易付银行卡收单体系相结合以判断客户现金流情况。此外,也将在客户充分授权的前提下,对接外部征信数据源。

  此外,传统银行本身的品牌优势也助力了其此轮扩张。比如在“校园贷”业务中,传统银行大多可以通过与高校官方合作的方式接触到学生群体,这远优于一般平台通过网络渠道获客,甚至可将优质用户群体提前掌握在手。

  在客户操作体验方面,银行的借贷APP已与现有市场化产品越来越相似。甚至更进一步的是,比如兴业银行新产品,对存量客户而言已不用下载APP,在银行官方微信中就可获得相关申请通道。

  有观察人士称,这吻合银行新近发展思路。在金融科技潮流的冲击下,做出能够真正盘活用户、流量、带来利润增长的改变,会成为必然的选择。

  吃准“买房后”市场

  颇有意思的是,促动银行进军消费金融业务的,除了宏观政策提振消费、增强内需的大方向引导外,还有他们自己对客户延伸需求的判断:买完房的客群,会有接下来的“三个家”需求——家修、家具和家电。

  兴业银行零售资产负债部副总经理吴永进在接受采访时提及了“三个家”概念,称这三个行业都与老百姓消费领域密切相关,而该行推出“兴闪贷”产品也符合行业形势和银行产品结构的调整。

  去年楼市火热,各家银行均加大了个人房贷投放力度。根据央行公布的《2016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去年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全年增加近5万亿元。

  不过自去年末开始房地产市场进入宏观市场,银行对于个人房贷的额度投放也有所控制。从央行公布的数据也可以发现,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例正逐渐降低,从去年中最高的超100%降至当前的40%左右。

  但对于消费信贷,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家银行内部获悉,一些拳头产品都会获得内部专门辟出的一块额度保障。对一些银行而言,轻资本效用强的个人消费贷款,已经成为他们2017年零售业务调结构、增加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的抓手。

  银行决心几何?

  对于传统银行进军消费金融结果将会如何,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到的业内观点并不一致。

  从看好者提供的视角来分析,除了上文提及的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客户资源、资金成本等诸多方面优势外,某新金融机构管理层人士还表示,眼下新金融机构部分消费信贷业务正面临监管的“肃整”,这或也正好成为传统银行攻入的“最佳窗口期”。

  该受访人士认为,事实上新金融机构前期业务虽有不规范之处,但却培养了市场,市场的口子已经被打开,已经被催生的市场需求仍然需要有人提供相关服务,而商业银行等持牌机构因其规范性和安全性,有很大概率成为已打开的市场需求的首选投靠。

  不过,也有一名本身出自传统银行的从业人士表示,银行虽有足够的条件,但成功与否还要取决于其总行层面真正做消费金融的决心有多大。有观察人士称,毕竟这已不是银行第一次摆出要拥抱互联网、靠拢新金融的姿态了,而前几次的结果并没有预想的乐观。

  三、四年前,余额宝带来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波冲击时,多家银行负债业务受挫。彼时,商业银行进行“反攻”的手段是纷纷成立直销银行,一时间,国内多了几十家直销银行。然而因为商业模式高度同质化,被市场诟病为业务和产品“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最终使一批直销银行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在这一轮银行对消费金融的发力中,其来自总行层面的决心与支持力度究竟有多大,其业务结构转型及业务模式创新程度有多深,也将继续受到关注。

  对涉足消费金融业务的新金融机构而言,传统商业银行的攻入,是一场“虚惊”,还是将“洗牌”出一个全新格局,时间和市场的选择,会带来答案。(记者 夏心愉 洪偌馨)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