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惕熟人间以微信转账、发红包方式盗窃

2017-02-13 09:24:19|来源:新华社|编辑:许炀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由该院提起公诉的以微信转账、发红包方式盗窃他人账户钱款的案例。专家提醒,新兴盗窃形式呈现熟人作案、且犯罪多为临时起意等特点,被害人的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2016年8月至11月间,赵某在其家中,使用闻某手机进行微信转账,分三次将闻某微信绑定的银行卡内的人民币49000元转到自己微信账户内。据了解,闻某是赵某母亲的好友,经常去赵某家,常向年轻的赵某请教如何使用网络购物。为网购方便,闻某告诉赵某其银行卡密码。赵某利用闻某信任,在闻某去其家中时操作闻某手机,用闻某手机微信绑定了闻某银行卡、设置支付密码,然后给自己微信账户转账,转账结束后即时解绑银行卡、删除记录,导致闻某几个月未曾发现钱款丢失。

  经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通州区人民法院判决赵某盗窃罪名成立。

  通州区检察院审判监督部检察官助理汪玫瑰介绍,梳理案件特点发现,犯罪分子与被害人多为朋友、同事关系,有机会操控被害人手机,获取或修改被害人支付密码。作案时,犯罪分子多存侥幸心理,认为删除转账记录即可毁灭证据,不知移动支付方式转账留痕。此外,犯罪分子多为临时起意,赃款基本用于日常消费。

  “随着新兴快捷支付方式的普遍应用,使用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应逐步提高。”汪玫瑰表示,为防范此类事件发生,建议使用者保护好支付密码,移动支付绑定银行卡里不存大额资金。手机丢失时及时关闭相关支付功能,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记者 熊琳)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