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特色化发展促进普惠金融服务

2016-12-14 14:44:09|来源:证券时报|编辑:许炀

  回溯到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敲下电脑回车键的那一瞬间,标志着民营银行正式踏上普惠金融之路。

  如今首批民营银行成立已接近两年,首批民营银行各富特色,围绕各自的设立初衷开展业务,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在新业务、新服务方面进行差异化探索。伴随着第二批民营银行亦已开闸的消息,民资进军金融业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民营银行的申请、设立或将成为常态。而这一股民营银行成立热潮,被视为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鼓励金融创新的重要信号。

  差异化、特色化之路

  初获成效

  民营银行创立之初,正值我国银行业改革创新的黄金时期,如何降低金融业务运维成本;如何降低金融门槛,让更广泛的用户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如何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用数字化的方式解决金融信息载体与信用凭据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民营银行一上线便面临的重要课题。

  “微粒贷”是微众银行在数字普惠金融上的产品实践。“微粒贷”是国内首款实现互联网线上运营的银行信贷产品,客户在微信和手机QQ上即可申请贷款,无须下载APP,无须抵押和担保;同时,“微粒贷”授信审批时间仅2.4秒,资金到账时间只需40秒;此外,“微粒贷”可随借随还,客户最快第二天就能结清贷款,且不收取任何其他额外手续费用。“申请便捷,资金到账快,周转灵活”,成为“微粒贷”的主要特点,改善了传统银行贷款难,贷款周期长,服务范围窄的历史痛点。

  便捷高效的背后,风控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微众银行推出了“白名单”制度,借助腾讯独特的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实行传统风控与互联网风控相结合,利用社交大数据,建立了五维度综合评级体系,推出“白名单”邀请名单,做到即时预测风险、实时调整风控模型、有效降低小额贷款服务中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

  可以说,“白名单”不仅仅是对客户的信用奖励,更是“微粒贷”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降低信贷门槛的保障,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传统信贷难以覆盖的中低收入客户群,成为达成“普惠金融”与“商业化运营”平衡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创新举措。

  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数字科技手段,微众银行的数字普惠金融实践初获成效。截至2016年11月末,微众银行“微粒贷”累计发放贷款超1600亿元,总笔数超2000万笔,最高贷款日规模超10亿元,最高日贷款笔数超10万笔;主动授信客户数超6000万,覆盖了全国549个城市,31个省、市、自治区;笔均贷款8000元,覆盖了来自制造业、贸易业、物流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效对接80%长尾用户的金融需求。

  确立特色化定位

  做金融市场的补充者

  民营银行自诞生起便被寄予厚望,“颠覆者”被反复提及,并加在它们身上,事实上,民营银行并未将自己定位为传统金融的挑战者,而是以“补充者”的姿态,积极寻找市场痛点,发展其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效率。

  以微众银行为例,主打产品“微粒贷”便是依托同业合作,与传统金融机构共同建立的联合贷款平台,积极充当用户与金融机构的“连接者”,帮助同业获客,同时提供客户筛选、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等服务,利用合作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与线下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微众银行目前已与25家金融机构签约合作,每日新发放的“微粒贷”贷款中,80%的资金由合作机构提供。

  这种联合贷款模式,绝大部分收益是来源于与合作银行的分享,微众银行作为连接平台,这种模式能够在较小的资本压力下,迅速地把资产规模做大,实现稳定收益。

  事实上,在微众银行筹建期,就已确立了发展战略“科技、普惠、连接”,即微众银行致力于成为一个开放的,多方共赢的,有鲜明特色的普惠金融生态圈;聚焦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做金融市场的“补充者”。“微粒贷”被视为践行这一定位而形成的主要创新商业模式。

  基于这一战略,微众银行同时也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启了与区域性中小银行同业间的技术合作,建立了“微动力”(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合作银行可将“微动力”集成到自身手机银行中,快速获得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分析等科技能力,并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产品选择和更好的购买体验。

  从微众银行接近2年的实践来看,基于互联网银行模式,在促进普惠金融、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已初获成效。作为中国首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通过不断探索和磨合,创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逐渐打开了一片新的市场,也为新加入的民营银行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发展路径。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