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解决“校园贷”乱象须加强监管

2016-06-21 13:16:27|来源:光明日报|编辑:许炀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高利贷团伙通过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向大学生提供“裸条放款”,即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照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照和联系借款人父母等手段作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以裸照作为借条,挑战社会道德底线,且涉嫌侵犯隐私权,私自明码标价打包出卖更是涉嫌传播淫秽物品,而动辄30%的周利率则明显属违规贷款。事情曝光虽然能让那些处于“裸条借款”噩梦之中的大学生们对自己的处境多了一点心安。但低下的财商、扭曲的欲望、淡薄的风险意识,仅通过这一次教训,是否能有明显改观,则需要打个问号。网友对深陷“裸条借款”的女大学生的吐槽背后,实则有着对高校加强风险教育、提高学生财商的期待。

  但这还远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凭学生证即可在线办理”“无担保、无抵押,当日放款”“拍个裸照立等可取”“新学期,我们全都要新的!”……校园借贷的门槛之低、资质审核程序的形同虚设甚至恶性鼓励学生贷款,都赤裸裸地暴露在这些广告海报当中。这还不算借款后各种不透明收费“陷阱”、普遍较高的借款利率和不文明甚至违法的催收手段。如此漏洞百出的各种校园“xx贷”们何以能够堂而皇之地在大学校园内存在?虽然在今年4月份,教育部就已联合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依旧没能阻挡住“裸条借款”的发生,其背后的野蛮生长力量可见一斑。

  面对铺天盖地的“校园贷”,监管不能作壁上观。但加强监管也并不意味着要“一刀切”,将“校园贷”从大学校园中“赶尽杀绝”。毕竟,作为民间金融的“校园网络版”,校园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部分金融需求,比如创新创业、完成学业、解燃眉之急等,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中心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一半。2004年到2009年,大学生信用卡是那扇打开“经济之困”的钥匙,但随着2009年大学生信用卡的被叫停,当下的互联网金融恰好填补了这项需求空白。

  刚性需求驱动下的疯狂生长和粗放发展,为校园借贷诸多乱象埋下了祸根。对于“校园贷”中的种种乱象,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裸条借款”的触目惊心之下,也没有理由任其继续“裸奔”。有序监管,它才能成为名副其实地解开“经济之困”的钥匙,而不是潘多拉的盒子。(王丹)

声明:国际在线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国际在线网站立场;国际在线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国际在线网站或通过国际在线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国际在线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